首页 >合同法 > 正文

劳动合同法 40

admin 2024-12-01 11:11合同法 30 0
《劳动合同法》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,其中第40条主要涉及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。该条款规定,在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者存在过错等情况下,可以解除劳动合同。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,并应提前告知劳动者。该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、变更、终止等具体程序和要求,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本文目录导读:

  1. 劳动合同法概述
  2. 劳动合同的签订
  3. 劳动合同法中的40个关键词

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

在当今社会,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之一,本文将围绕劳动合同法展开讨论,重点探讨其中的40个关键词,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法的核心内容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。

劳动合同法概述

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,该法律明确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,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。

劳动合同的签订

1、劳动合同的签订原则:平等自愿、协商一致。

2、劳动合同的签订形式:书面形式。

3、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:包括工作内容、工作地点、工作时间、薪酬、保险、福利等。

4、劳动合同的签订期限:可以是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。

5、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:需符合法律规定,保障劳动者权益。

劳动合同法中的40个关键词

1、劳动者:指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自然人。

2、用人单位: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组织。

3、合同订立: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的过程。

4、试用期: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内,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考察的期间。

5、工资: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。

6、社会保险: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而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。

7、工伤保险: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时,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制度。

8、医疗保险:指劳动者因病治疗时,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制度。

9、劳动合同的变更: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,因情况变化需要修改合同内容的行为。

10、劳动合同的解除:指在合同期限内,因双方协商一致或法定原因导致合同关系终止的行为。

11、经济性裁员:指用人单位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,需要裁减人员的行为。

12、违约金:指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时需支付的赔偿金。

13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:指没有明确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。

14、固定期限劳动合同:指有明确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。

15、劳务派遣:指用人单位将一部分工作任务派遣给其他单位完成的行为。

16、集体合同: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共同问题而达成的协议。

17、劳动争议: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履行而产生的纠纷。

18、劳动仲裁:指劳动争议双方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裁决的行为。

19、劳动监察:指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行为。

20、最低工资标准:指政府规定的劳动者最低工资水平。

21、加班费:指劳动者因加班而获得的额外报酬。

22、年休假:指劳动者因工作满一年而享有的带薪休假制度。

23、女职工特殊保护:指针对女职工在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保护措施。

24、劳动保护用品:指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而提供的用品和设施。

25、劳动纪律:指用人单位为规范劳动者行为而制定的规章制度。

26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:指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代表组成的,负责调解劳动争议的机构。

27、工会组织: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,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作。

28、实习生管理规定:针对在校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规定,保障实习生的权益。

29、劳务外包管理规定:规范企业使用劳务外包人员的行为,保障劳务外包人员的权益。

30、工资支付保障制度: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制度措施。

31、职业培训制度:为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而设立的培训制度。

32、社会保险费缴纳规定:关于社会保险费缴纳的标准、方式和时间等规定。

33、劳动安全卫生制度:为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而设立的制度措施。

34、劳动争议预防机制:通过加强沟通、协商等方式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。

35、劳动合同续签规定:关于劳动合同到期后如何续签的规定。

36、无过失性辞退规定:因劳动者无过失而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。

37、经济补偿金支付规定: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需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的规定。

38、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规定:针对女职工身体特点,规定其不宜从事的劳动范围。


关灯顶部